培养方案
一、培养目标
本专业旨在培养具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,德、智、体、美、劳全面发展,具备良好的综合素质、扎实的英语语言基本功、较高的教师职业素养、较宽广的国际视野、较高的中西文化素养,并具备一定的批判性思维能力、创新能力和跨文化交流能力,掌握英语语言基础知识、英语教学基本技能,能在教育、外事、经贸、文化、传媒等领域从事教学、管理、翻译、文化交流等工作的英语(师范)应用型人才。以“语言+师范+应用”为核心,构建知识扎实、能力复合、素质全面的培养体系,既满足中小学教师、翻译等岗位需求,又为国内外名校硕博深造提供学术能力与综合素质保障。毕业生具备爱岗敬业、基础扎实的就业能力;敦品笃学、精于专研的深造基础;五育并举、因材施教的实践能力;融通中外、合作创新的发展后劲。
二、适应就业(考研)的知识要求、能力要求、素质要求(政治、道德、专业、身体)
(一)知识要求
1.语言基础与专业理论:系统掌握英语语言基础知识(语音、语法、词汇等)、英语教学理论与技能,熟悉语言学、英美文学核心内容,了解翻译理论与跨文化交际策略。
2.文化素养与学术视野:具备中西文化比较、英语国家社会文化等跨学科知识,掌握第二外语(日语/法语)基础,深化教育心理学、现代教育技术等教师教育知识,为考研学术研究奠定基础。
(二)能力要求
1.教学实践与职业能力:熟练运用英语教学技能(教材分析、课堂设计、板书与语言表达),具备翻译、国际商务沟通等应用能力,适应教育、外事、传媒等多元岗位需求。
2.学术与创新能力:通过批判性思维训练、科研项目参与及学术写作(如毕业论文),提升文献研读、问题分析与学术创新能力,支撑考研深造。
3.跨文化沟通与协作能力:依托国际视野与语言综合运用能力,胜任跨文化交际、国际合作项目及赛事活动。
(三)素质要求
1.政治与道德素质:坚定政治方向,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;恪守师德规范,爱岗敬业,具备社会责任感与职业使命感。
2.专业与身心素质:追求“五育并举”全面发展,兼具扎实专业素养、人文情怀与创新意识;身心健康,抗压能力强,适应高强度教学或学术工作。
3.发展潜力:以“敦品笃学、精于专研”态度夯实专业根基,通过“小学期”实训、赛事历练等强化实践能力,形成“融通中外、合作创新”的可持续发展后劲。
三、课程设置
(一)核心课程:分层递进·复合赋能·师范融通
以“语言筑基→应用强化→师范特色”三阶递进,融合师范教育与跨文化能力,构建“厚基础、强技能、宽口径”的课程体系,适配教育、翻译、国际交流等多元职业场景需求。
1.语言筑基
通过阶梯式训练,实现“输入-内化-输出”闭环,培养精准表达与跨文化交际基础能力。 通过综合英语、阅读、视听说、口语、写作等语言基础培养课程,夯实学生语音、语法、词汇等语言基本功。
2. 应用拓展
通过高级英语、翻译(英汉/汉英/口译)系列课程强化学生语言综合运用能力;通过语言学、英美文学、中西文化对比(中国文化概要、英语国家概况)等课程开拓学生的视野,构建跨学科知识体系。
3. 师范特色
通过教育学、心理学、现代教育技术及教学设计课程等师范生教育课程,对接教师职业标准;通过第二外语(日语/法语)修读+跨文化素养培育,打造“英语+教育+国际视野”复合竞争力。
(二)特色课程:分阶实训·双证驱动·以赛促学
以“语言应用-教学实战-证书进阶”三阶递进,构建“学用贯通、赛证融通”的特色课程体系,直击师范能力提升与职业发展需求。
1. 阶梯式语言能力强化(大一)
聚焦语言基本功培养、口语产出与跨文化交际,通过高效学习方法训练、国际视野拓展,夯实学生语言基础,衔接专四考试。
2. 教学实战与心理赋能(大二至大三)
实践导向:大二登台授课,大三对接教师资格证面试、河南省师范生技能大赛,以赛促教;
心理建设:疏导考研就业压力,培养逆商与情绪管理能力,提升职业韧性。
3. 证书备考进阶体系(全学段)
专四专八:大一、三小学期针对性备考,前置规划提升通过率;
职业认证:大二集中攻克上海口译、英语导游、国才证书,强化就业竞争力。
四、主干学科
外国语言文学、教育学